国家有要求,医院要发展,资源要优化,服务要提质…..在医改高压和医院“提质增效热”的新形势下,智慧物流作为医院建设的专项工程,与建筑、资源、服务息息相关,对多院区实现“用步·同质发展”及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质化”的目标产生积极影响,那如何精准配置,切合需求,十分值得探讨。
本文分享的是曼彻彼斯市场总监符媛媛在【2024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上作主题演讲《智慧物流在多院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应用实践》,结合落地案例详细解析智慧物流在不同类型医院建设的思与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如时间有限,可点击下方观看字幕版回放视频,效果直观。
第一思:医院内部物流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如何应用?能带来哪些变化?
第一性原理指的是,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把其解构成各种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目标最优路径的方法。回归医疗本质,资源优先解决强医疗属性的物资输送,则是医院内部物流的第一性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光谷同济儿童医院充分利用此原理,通过智慧物流专注解决好送药和标本,优先满足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相关的核心需求,将医患满意度保持高水准。
这所医院是委省共建的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也是湖北省儿童医学中心,共设有约800张床位。作为同济多院区中的儿童专科,儿科属性,比较突出特点是每年会有几个诊疗的高峰期,通常在冬春季流感季、寒暑假期间,医护工作量陡增。加之这所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建筑体特色,是和一期成人院区共用检验科和中心药房,距离作为儿童医院的二期建筑体最远一栋住院楼直线距离是600米,最高的VIP病房在9层。院方结合了一期成人院区无物流系统的一些经验总结,从建设成本和适配性角度考虑,也考虑到儿童和家长对等待时间忍耐度低的情况,求量也要求快,最终决定选择轨道物流+气动物流双结合的解决方案,轨道物流解决药品24小时运送和药房之间的药品调剂的需求,气动物流解决全院采集标本24小时送达检验。
从回访满意度调查结果得知,医院在应用该原理进行物流规划后有了三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提升效率。从数据可得知,最远的二期VIP病区到一期检验科,人力运送要20多分钟,气动物流传输只需1分55秒;相比通过人力从二期的9楼到一期的1楼药房取药的30分钟,现在通过轨道物流时间可缩短至9分14秒。二是降低成本。对比一期成人院区,至今还需要用手推车往返接送,二期儿童医院可节省支助团队20-25人,10年节约近2000万的人力成本。不管是人员成本,还是支助中心的管理负担都能降低。现在通过物流系统,所有时间节点和物资情况都了如指掌,做到可监控可追溯,效率和质量能够大大提升。三是提升体验。从图片可看到,检验科是多收多发站点,中心药房吊顶设置双轨车库,随叫随到,调车无需等待。药房完全不用轮值护工发药,不用搬抬,不用接驳,药剂师就能轻松完成清点和发药动作。药剂师手上拿着的是档压板,这个专利技术可实现车内单次有效利用率更大,长医嘱药品、大输液、零散混装药品均能满足运送,也能保障物资在途安全,防止晃动撞击。运载车还融合了“混动双驱+无铜轨”、“全自动消毒”、“一键发车”等技术革新,不仅规避全轨道铜轨铺设在断电、清洁、噪音方面的风险,更环保节能安静,还符合医院对院感的严格管控。此外,轨道运载车运行时,常看到小朋友跟在贴着各式各样的可爱动物卡通贴纸的车后面,引起患儿的注意力,起到缓解患儿对就医的恐惧感,进一步拉近医患之间关系,提升患儿及家属的体验,符合“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
第二思:医院物流传输系统如何选型,让用户体验服务一步到位?
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打开门——装进大象——带上门。
对于医院内部物流来说,这不只是一个冷笑话,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场景。
当大象及时完好无损送到家之后,其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大象如何装配?放进什么样的冰箱?冰箱的位置和空间如何规划?大象到了自己无法签收怎么办?
这些本质是关于选择物流后的场景服务系列问题发生在最后一公里,不,是最后3米内。
江苏南通医学中心利用“刚柔并济”的轨道物流,能够高柔性、更灵活地适配多种场景需求,给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案。这所医院是苏中唯一的省级综合医疗中心,设有2500张床位,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单院区超百站点的物流建设,一期共设置102个轨道物流站点,将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等各科室与病区护士站连接,基本实现全院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站点布设于医务人员3米“工作圈”范围内(可敞开设置在护士站附近),符合诊疗流线、护士流线设计,还延伸到门诊各科室,对科室布局友好,贴近用户使用习惯的同时加速物资的传输效率。即使科室改变了也可以通过轨道改造和系统适配布设新的就近站点位置,实现物资输送“少跑腿”,服务一步到位。
此外,以轨道物流的极强拓展性,良好的建筑适配性,更小的井道占地空间,也适合老院改扩建的需求,解决科室布局分散而人物混流或物资二次接驳输送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就是集团医院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分阶段解决老院改造和新建筑联通,实现物资输送通畅到科室和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质化的一个优秀案例。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是2015年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实现托管,2017年新址一期建成,2022年获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而后,在医院到各地优秀医院参观学习时发现新院缺少物流系统规划,医院考虑到未来医院实现发展目标以后,必然会遇到医疗资源管理和医患服务体验的问题,叠加二期建筑体建设也列入日程,医院花了2年时间考察所有形式物流项目,上会评估过审后,2021年医院选择淡季时间窗口,在全院医护支持和保护下,只花了不到4个月时间,高效实施了中型轨道物流系统的加装改造。系统在疫情期间分担了大量工作,包括今年1-3月儿童肺炎高发期,月均发车2万次以上。急诊科室站点的设置,提升救治效率。这都说明了当时院方的改造决策和选型适配是非常成功的。
最后,引用雷军的一句话:“造车这是一场马拉松,比的是耐力是后劲,我们更重视核心技术的积累”。作为厂商,我们认为医院智慧物流不仅是一套设备系统,而是医院需要托付长达20-30年的技术服务。所以,我们有责任去推动智慧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让智慧物流系统像医疗设备一样,高标准严要求,高准入门槛。同时,也建议医院在物流选型时,需考察长期案例中医护患的使用体验和技术迭代的实力。
曼彻彼斯自2013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技术创新,积累了200多项技术专利,将用户场景需求转化为研发需求,率先在行业首创30KG级中型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从运力效率、站点灵活、院感消毒、系统安全、运维省心、降本提质等方面带来创新体验,在产品稳定性、方案全面性、重视用户体验有长期沉淀,为医院长期提供全场景医用物流解决方案,覆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箱式物流传输系统、物流机器人、垃圾污被服收集处理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并在医院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专业团队的全流程服务,现受到国内外100+医院的信赖选择。
400-834-8088
18620051974(VX同步)
mkt@mcb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