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改“明星”的县域医共体建设,近期贵州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全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已全面吹响了进一步深化医改的“冲锋号”。把民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势必承载更多民众期许。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新院区医疗物资输送项目通过中型轨道物流搭建起院内物流运行网,常态化提供样本检测、应急药品、消供用品等多种医疗物资“自动化速送”服务,让机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该项目对医药物资输送服务和医疗资源整合共享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人工运输模式,切实提高了运输效率与便捷性,为区域医共体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科技动力,也给三都县及周边区域的群众带来了高质量的就医体验,成为当地新质生产力成就高质量发展的实例标杆。
灵绣三都· 医改典范
— 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 —
远古水族,灵绣三都。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全国63%以上的水族人口聚居于此。水族文化渊远,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水族剪纸、水族双歌“旭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诊急救、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2023年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以下简称“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围绕“一核两翼、三区一网”架构,即县人民医院为核心,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辅助,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支撑,乡村一体化管理为网络,全面深化医共体改革,实现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体化、高效化和同质化的目标。2024年,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完成了“华丽变身”。同年,医院还被获评为《第二届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的优秀案例。
智慧三都· 物流赋能
— 医护人员减负 患者体验提升 —
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新院区的整体建设项目占地119亩,涵括门诊、内科、外科、妇幼、药剂等多个专科大楼,急诊急救中心一应俱全,为健康护航。
其中,医院在智慧物流建设魄力十足。当地百姓对于该项建设服务亦是好评不断。吴大伯近日来医院体检时,医护人员抽完血后,轨道物流便将采血标本送往了检验科。“在旧院,我们做一次体检需要在院内奔波走动,特别是对于我们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非常麻烦,现在有了自动化物流设备送检,仅需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们不用再跑了。”吴大伯开心地说道。
▲ 最远物流动线:体检采血室→检验科
在项目具体实践中,曼彻彼斯智慧物流技术服务团队一方面充分考究医院的建筑图纸并深入现场勘察,了解到医院建筑体分散,基地东南侧有山体,各方向均高低起伏,为三维立体地形条件;另一方面他们调研了院内各大楼宇、跨楼层的科室站点物资运输效率和需求,多次与院方进行详细的技术方案磋商。最终,曼彻彼斯团队给医院选型设计了30KG中型轨道物流传输系统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载重量大(30KG/46.5L容积),采用混动双驱动+无铜轨设计,能够覆盖检验科、住院药房、静配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以及各病区护理单元等2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保障检验标本、药品、静脉大输液、中小型无菌医疗器械包等95%的物资点对点自动化输送,有效满足医院在大装载量、高频次物资的输送需求。
中型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优势显著:
➢ 直达科室:柔性轨道,动线自由,站点灵活,无需二次接驳,适用于建筑楼栋多、区域跨度大、科室布局分散的医院建筑条件。此外,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未来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升级和扩容,融合多期工程。
▲ 正在进行跨区域、跨楼栋运输的中型轨道物流车
➢ 高效运行:多任务并行,多车库设计(车库设置就近在物资发车量较大的科室站点),无需等待,物资即发即走,高峰期也不慌。
▲ 同时执行多任务的中型轨道物流车
➢ 安全防护:配备3cm多级调节挡压板,91%的车内空间利用率,保障物资在途安全还超能装。
▲ 医护人员将敷料包放入中型轨道物流车内
➢ 服务不打烊:轨道物流服务可24小时全天候“随叫随到”,克服夜间时段影响样本等医疗物资运送问题。
➢ 运维省心:原厂“全链路”运营保障,备件供应、驻场运维、系统升级等,交付给用户可持续的智能运营服务。
智慧物流的引入,不仅仅是提升效率,更是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实现智慧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共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我们在下一个故事见!
400-834-8088
18620051974(VX同步)
mkt@mcbschina.com